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综合要闻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我市以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25-5-27 15:47:28    来源:濮阳网    点击:23次    [关闭本页]

5月19日,位于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德力西电气(濮阳)有限公司注塑车间内,注塑机正对原材料进行“塑形”。一批批白色塑料外壳由智能化机械手臂进行抓取,并通过传送带运送给工人进行分拣、组装。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单班单日可生产(组装)开关、插座30余万只。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该公司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升级周期、产品不良品率和运营成本。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刘宁莅濮调研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在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的新使命、新定位,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市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效能持续提升。

近年来,市科技局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获省科学技术奖8项,以建市以来最好成绩首次入列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化工新材料产业分中心,为全省首批4家之一;首批“科技副总”进驻企业助力发展,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想要全面转型发展,不仅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且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催生转型发展新动能。我市经研判发现,创建省实验室对促进和加速化工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机遇千载难逢。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学院”)执行院长、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张永胜介绍,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于2024年2月28日在郑州揭牌成立。实验室成立后,按照“边建设、边聚才、边科研、边出成果”的工作原则,起步即冲刺,扎实推进完善“1+4+3+N”运行模式,先后立项实施4个重点项目、6个产业项目、10个创新课题,实现了首年出成果。

张永胜介绍,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濮阳科研创新的主阵地在企业而非高校、科研院所。针对这一情况,市科学院发挥300个专项编制的引才吸引力,采用“编制在院、服务在企”模式,大力招引“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派驻企业一线参与技术研发。此外,按照“企业出题、实验室解题”的思路,充分发挥省实验室作为高能级平台的创新资源集聚作用和原始创新能力,结合濮阳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实现突破。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城市间竞逐的新焦点。在招引政策与“濮科汇”叠加赋能企业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扎根濮阳。

“我们远期规划投资30亿元,近期计划投资14.8亿元。一期建设3个标准化厂房,包含生产设备净化车间、激光切割车间等,目前1号厂房的1号车间生产设备马上到位,计划月底投产。”盈芯(南乐)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品质CVD金刚石功能性材料研发及生产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规划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金刚石毛坯230公斤、大单晶金刚石200万克拉、热沉及光学窗口产品2万片,年产值12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实现利税5000万元。

此外,山东泰和新材集团、河南省投资集团积极与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合作生产生物基聚四氢呋喃等产品……

如今,随着一项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个个新成果的接连涌现、一家家科技企业落户濮阳,我市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将成为助推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记者 张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21-2026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西路267号
电话:0393-6661855   邮箱:pyskxy#163.com(请将#改为@)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5551号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