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科研智讯(Nature Research Intelligence)发布《科学智能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由近60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联袂写作,将人工智能(AI)相关领域划分为AI核心(算法、机器学习等)与科学智能六大方向(数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白皮书》指出,在以上所有领域,科学智能正在深刻重塑传统科学研究范式,全流程赋能科学研究,显著提升科学发现的效率与精准性。
《白皮书》全面探讨了科学智能在7大科研领域、28个前沿方向、近90个科学智能关键问题及突破路径,例如如何提升AI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泛化性和可解释性、如何推动AI拓展科学发现的创新边界。《白皮书》提出,应融合先验知识的跨尺度建模、利用生成式模型和合成数据来弥补数据稀缺、建立跨学科知识图谱与闭环强化学习系统,推动科学智能的进一步发展。《白皮书》重点关注了AI安全和AI伦理治理,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内生安全机制,确保AI技术在研发初期即嵌入安全防护能力,并和人类对齐。
《白皮书》中也探讨了科学智能研究中最获青睐的AI 方法和技术。目前,大语言模型(LLMs)已经成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通用科研工具;强化学习在工程系统控制、数学定理证明及物理模拟等复杂场景中占据主导地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地球环境领域渗透显著;分布式学习、图神经网络、可解释AI 和边缘智能在不同学科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全球科学智能多源大数据统计结果,《白皮书》指出,2015至2024年间,全球AI和科学智能领域的学术出版物总量快速增长,科学智能异军突起,2020年后加速成长;全球AI期刊论文数量在过去十年间激增近三倍,其中AI核心领域占比从44%降至38%,科学智能占比相应提升了6个百分点,且其年均增长率从2020前的10%提升至2020后的19%,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年均增长率尤为显著。
国别研究显示,中国AI出版物总量从2015年的6.01万篇上升至2024年的27.39万篇,占全球总量29%。2018年,中国AI出版物总量超越欧盟,居全球首位,2022年超越欧盟和美国的总和。但从科研影响力看,美国仍保持领先地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至2024年,中国的AI 相关论文引用量占全球总量的40.2%,美国占比为42.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AI应用型创新领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对专利、政策文档与临床试验中的引用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在2016年以2.32万次的引用量超越欧盟(2.23万次),2019年以2.60万次超越美国(1.96万次)。至2024年,中国占据了全球AI出版物在专利、政策文档与临床试验中的引用达41.6%,遥遥领先。
就科学智能分领域AI出版物国别趋势来看,中国在AI与地球环境科学和工程交叉领域拥有先发优势;2019年以来在AI与数学、物质科学和人文社科交叉领域发力,实现全球领先。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仍是全球最重要AI科研伙伴,尽管在2020年到达顶峰后合作有所下滑,至2024 年,中美合作的AI 出版物总量为1.22 万篇,是2015 年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