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连续七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再度上新。在9月9日举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年度报告2023》和《年度报告2024》发布。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介绍,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活跃,转化金额和项数不断增长。
不仅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所统计的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由2019年的108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54.4亿元。高校院所实施的转化项目数量也较快增长,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项数,由2019年的43.3万项增长到2023年的64.0万项。
《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103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为17881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高校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达到19574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年度报告》,从转化领域方向看,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集中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领域,占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2023年总合同金额的73.7%。从转化区域看,约60%的科技成果通过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实现本地转化,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