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综合要闻
39位 “科技副总”走马上任 北京昌平把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7-1 16:51:04    来源:中国高新网    点击:231次    [关闭本页]
  “我们将携手探索骨关节炎的早期干预措施,并进行深入的机理探究。”从6月29日起,北京大学教授葛子钢有了一个新身份——创新药企、北京拓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

  当天,“在建立转化新机制 培育新质生产力”——昌平区第二批“科技副总”聘任大会上,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向39位科学家、高级科研人员颁发了“科技副总”聘书,向39家“科技副总”接收企业发放了政策支持资金凭证。

  通过“科技副总”项目揭榜挂帅

  “希望和北京拓界生物产生深度的化学反应,实现1+1>2的效果。”葛子刚对“科技副总”的新身份有些期待。

  他说,北京大学软骨实验室专注关节软骨再生骨关节炎早期干预的策略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北京拓界生物则专注于蛋白多肽类生物药及干细胞药物的临床前研发,聚焦于高发的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领域。在此前,双方一直都有交集。

  “希望通过‘科技副总’项目,我们能做出扎扎实实的成果,开拓出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让我们把高质量研究论文和世界级的产业化成果落实在昌平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葛子刚表示。

  “我们有很多课题和在华夏英泰(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比如,研发策略制定、临床方案设计与实施以及法规注册申报等。通过‘科技副总’项目,让我们从之前的个人自由探索合作模式,转向了一个有组织的一种科研模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创新。”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陈晓媛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了将近20年,负责肿瘤学血液产品的临床审评。她更希望能利用自己以前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建设一个支持转化的临床研究的平台,能真正帮助科学家尽快实现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这一过程。“正好,华夏英泰公司开发了这样一个大的技术平台。”

  “通过昌平区‘科技副总’项目,我们与苏鹏教授一拍即合,组成项目合作团队,共同研究了人工晶体植入辅助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研制项目。”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韶华表示。

  该公司是昌平区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二批“结对子”的企业。苏鹏教授专注机器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智能制造方面深耕多年,是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王韶华说,公司对这方面的人才求贤若渴,合作项目的研制将提高手术机器人在眼内晶体植入时的安全性和精准性,为实现精准医疗奠定基础。同时,苏鹏教授还能帮助公司培养一批信息技术方面的科研高水平人才,助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在此次科技副总的选聘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7位优秀科研人员成功入选。该校校长助理林国策认为,科技副总是学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桥梁,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核心产品研发、科技项目申报和管理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科技副总“落地开花”

  “我们握手一年,已经形成3个主力产品,现在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鄂海红说起与北京白星花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在高校中做科研时,我特别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产生实质效果。但是受制于高校身份,更多的市场化工作总是遇到瓶颈。”持续开展多模态数据处理以及医学知识图谱研究工作,鄂海红一直希望“研以致用”。她说,尽管握手的白星花公司是一个非常小的初创型公司,但共同致力于像大模型知识图谱技术赋能医药研发领域,双方的合作已走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互信。

  据悉,白星花公司于2021成立,已在2024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7年的上市目标,已列入该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柳强向记者介绍,在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首批32名“科技副总”与昌平区29家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生物医药、先进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关节外科数字化技术临床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原有基础科研加速进入临床转化新阶段,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空白。

  柳强说,北京市昌平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齐全,拥有41所高校及其分校区,其中双一流大学14所,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科技副总”作为深化校城融合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是昌平区链接科技、金融、高校、企业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现实路径。

  “2024年,我们遴选39位‘科技副总’,让更多的人才从象牙塔走入企业,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台走进车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柳强表示,昌平区殷切地期待 “科技副总”充分发挥个人和所在高校院所的综合优势,依靠观念更新、技术引领、创新带动,积极为企业发展“把脉开方”、献计献策,破解企业技术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记者了解,“科技副总”柔性引才工作能精准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同时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供方和需方的信任问题。在调动“高校、企业两个积极性”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价值,得到了企业和高校的大力支持。第二批“科技副总”从申报到评审,历经4个月征集和筹备,各驻昌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企业积极参与,共申报课题87项,经过专家评审,生物医药、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农业、新材料、资源环境、前沿交叉八个领域的39个优秀课题脱颖而出,获得立项支持。

  与此同时,大会同期还发布了《昌平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试行)。该政策是北京市首个区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要包括5大方面,14条举措,从项目落地产业化、产学研联合创新、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旨在加快提升昌平区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能力,强化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精准解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堵点、难点问题,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21-2026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西路267号
电话:0393-6661855   邮箱:pyskxy#163.com(请将#改为@)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5551号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