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动力,两者融合互动。下一步,要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多维度推进自主创新,仍要重视应用技术,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带动产业创新变革。”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主旨发言时表示。
在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不仅涉及领域新,而且技术含量高,体现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底色,必须以发展方式创新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认为,要引导民营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要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卡点,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生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未来产业具有科学依赖性、技术颠覆性、产业化不确定性、技术融合性几大特征,由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兼顾伽利略式和熊皮特式的双元性创新,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认为,当前要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市场主体争创一流的勇气、找准市场主体加强创新的方向、提高市场主体补链强链的能力。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刚认为,新素质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力量,而培养新素质劳动者关键在教育。职业教育是创造价值的教育,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参与组建的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将科技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打造“校—企—园”共同体。
“我们正在全力拥抱新质生产力,用科技的力量赋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企业找准自身优势,开放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相应的管理变革,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适配。”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袁正刚说。
本次活动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人民政协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