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综合要闻
2023年 稳中向好 稳中提质
发布时间:2023-12-22 16:06:24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239次    [关闭本页]

     行至岁尾,回看全年,河南经济在顶住压力、克难奋进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取得殊为不易的发展成绩。

  定基调,聚共识,谋大计。“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这样回顾即将收官的2023年经济工作。

  这一年,全省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动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

 以非常之举走好“华山一条路”

  构建“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拥有16家省实验室和36家省中试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设28家创新联合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以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越走越宽,构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愈发坚实。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的笔记中,“推动科教体系系统重构”被着重标注出来。“河南作为科教大省,在科教人才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深厚底蕴、鲜明标识。”他说。

  超常规的发展,才能激发创新的澎湃动力。今年7月,省医学科学院在郑州航空港区揭牌成立。由此,以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科技城、以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以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基本形成,创新“强磁场”已然显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小组讨论会上,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别荣海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共鸣:“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得益于河南人才引育的大生态,用人单位的‘小气候’也已经打通,人才的‘浓度’越来越高了。”

  临近年终,一组关于人才的数字颇受关注:今年两院院士评选中,我省首次实现一次新晋6位院士;现有全职在豫两院院士42人,2021年以来新增17人;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68所,在校生规模突破300万人……河南正从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迈进,人才“第一资源”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第一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锻造竞争力

  代表们在听取和审议报告时注意到,“新质生产力”首次被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及。“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是2023年全省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

  “新质生产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型,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全省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7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之深、力度之大、规格之高,在河南工业史上前所未有。

  “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跨越、智能升级、绿色转型,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认为。今年以来,濮阳市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创新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围绕6大产业集群和19个重点产业链,建立“一链一专一机构四图谱六清单”推进机制,强力推进163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1至11月份,该市制造业投资增长44.3%、居全省第1位。

  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将基础研究引领的创新驱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提前布局未来产业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发展。今年,河南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1家,新遴选“瞪羚”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我省推动产业接续发展,“新动能”在壮大,“新引擎”在发力。

 聚焦高质量跑出经济加速度

  许多与会同志清晰地记得,去年12月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过险滩,闯难关。“回首一年不平凡的历程,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得来极为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与会同志共鸣强烈。

  基础支撑迭代升级,发展持续力不断厚植。我省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逐季实施“三个一批”活动,实现1923个新项目签约落地、2350个项目开工建设、3465个项目投产;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乘用车二期正式投产;济郑高铁全线通车、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贯通投运,安阳红旗渠机场建成通航……项目支撑奏响河南全力以赴拼经济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深化拓展,要素聚合力愈发彰显。前11个月,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54.6万吨;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5%;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1.1万家、增长10.2%……

  “一年来全省的发展,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在这样的发展大势牵引之下,平顶山各项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说,平顶山今年加快实施“1236”重大交通项目,随着沙河复航在即,平漯周、呼南两条高铁过境,4条高速公路加速推进,鲁山机场建设有序实施,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相信用不了多久,平顶山将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拥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的城市。”

  奋斗永无止境,实干铸就未来。关键时期召开的关键会议,让大家对全省发展的形势更加明晰、热情更加高涨、信心更加坚定,未来还将以畅通经济大循环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记者 宋敏 张笑闻 见习记者 刘琦)

 走好“华山一条路”

  “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基本形成

  拥有16家省实验室和36家省中试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28家创新联合体

  我省首次实现一次新晋6位院士

  现有全职在豫两院院士42人

  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68所

  在校生规模突破300万人

  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7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

  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1家

  新遴选“瞪羚”企业350家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

 跑出经济加速度

  逐季实施“三个一批”活动

  1923个新项目签约落地

  2350个项目开工建设

  3465个项目投产

  前11个月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54.6万吨

  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

  文字整理/宋敏

责任编辑:王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21-2026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黄河西路267号
电话:0393-6661855   邮箱:pyskxy#163.com(请将#改为@)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2025551号      

移动版